在家复刻蛋仔派对面包的失败与救赎
凌晨两点半,第三次把烤焦的面包胚扔进垃圾桶时,我盯着烤箱玻璃上自己扭曲的倒影突然顿悟——网红甜品店的蛋仔派对面包,原来藏着这么多不讲武德的小细节。
一、关于蛋仔面包的残酷真相
第一次在甜品店见到这玩意儿,就被它蓬松到反物理的高度震惊了。表面那层龟裂的糖壳,咬下去会发出"咔"的ASMR音效,里面却是云朵般的拉丝组织。问了三个开烘焙店的朋友才知道,这根本是面包界的变形金刚——用中种法面团做基底,裹着卡仕达酱,最后还要过遍墨西哥酱浴。
- 中种面团:提前12小时准备的发酵面团
- 主面团:当天现揉的延伸性面团
- 双重酱料:冷藏卡仕达+现挤墨西哥酱
材料清单里的猫腻
中种面团 | 高筋粉200g | 水120g | 酵母3g | 糖10g |
主面团 | 高筋粉80g | 鸡蛋1个 | 黄油30g | 盐3g |
死亡酱料组 | 卡仕达粉50g | 牛奶200ml | 黄油25g | 糖粉40g |
看到没有?光是面粉就分两次加,酵母量比普通面包多1.5倍。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偷懒用直接法,成品硬得能当门挡。
二、面团驯服指南
凌晨三点揉面的好处是没人看见你对着面团骂脏话。中种面团要提前12小时准备,放冰箱冷藏发酵,这个等待过程特别反人性——就像等泡面三分钟时那种抓心挠肝。
关键时间节点:
- 第一天晚上8点:混合中种材料,室温醒发1小时
- 晚上9点:塞进冰箱冷藏(4℃左右)
- 第二天早上7点:取出中种面团,撕碎后混入主面团材料
揉面到扩展阶段时,面团会突然"啵"地一声脱离盆壁。这个瞬间特别治愈,堪比挤泡泡纸的快感。此时加入软化的黄油,继续揉到能扯出薄膜——别学我图省事用面包机,那玩意儿揉出来的膜跟渔网袜似的全是洞。
发酵的玄学时刻
第一次发酵要控制在28℃左右。我试过各种野路子:
- 把面团盆放路由器上——结果发酵过头
- 塞进微波炉放杯热水——水温降太快
- 最后发现电饭煲保温档最靠谱,记得垫块湿布
三、酱料刺客的背刺
卡仕达酱在冷藏后会结块,必须过筛。有次我偷懒没筛,挤酱时裱花嘴被卡住,"砰"地一声把酱料炸得满墙都是,场面堪比《绝命毒师》现场。
墨西哥酱更离谱,黄油必须软化到牙膏状。有回我微波加热过头,油水分离的酱料挤出来像...算了不想回忆。
完美酱料状态对照表:
卡仕达酱 | 冷藏后呈布丁状 | 搅拌时出现纹路 |
墨西哥酱 | 装入裱花袋不渗油 | 挤出来呈连贯线条 |
四、烤箱里的修罗场
面包胚要揉成60g左右的小圆球,二次发酵后会长成胖子。这时候挤上卡仕达酱,再画网格状墨西哥酱——注意这步要快,不然酱料会沉下去变成陨石坑。
烤箱预热到190℃时,把烤盘放中层。别信食谱说的"烤15分钟",我家破烤箱得烤18分钟。判断标准是墨西哥酱呈现焦糖色裂纹,像干旱的土地那种皲裂纹路。
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烤过头的后果的——那盘黑炭现在还在车库当除味剂。
五、关于失败的碎碎念
第五次尝试时突然停电,半熟的面包在烤箱里慢慢塌陷,像极了我的发际线。后来发现可以用铸铁锅+煤气灶模拟烤箱:锅子烧热后放面包,盖盖子小火烤,时不时转方向。
现在我能稳定输出及格线以上的蛋仔面包了,虽然还是比不上店里卖的。凌晨四点的厨房飘着焦糖香气,窗玻璃上凝着水珠,咬开面包的瞬间,裂缝里冒出热气——这大概就是碳水教给我们的哲学:完美主义会饿死,但焦香版的遗憾同样值得干杯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