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店销售活动策划:把“老套路”玩出新花样
老张在西湖边开了十五年民宿,最近总跟我抱怨:“现在客人精得很,送果盘、打折券都不管用了。”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广州某精品酒店的故事——他们把下午茶套餐包装成“名侦探破案体验”,周末房价直接涨了40%还天天爆满。这年头,酒店销售早不是拼价格的老黄历了。
一、跨界混搭:让酒店变成社交游乐场
上海外滩某五星酒店去年七夕干了件有意思的事。他们找来脱口秀俱乐部,把行政酒廊改造成“爱情急诊室”,1288元的情侣套餐包含定制段子、心理测试和双人spa。结果原本淡季的周三晚,入住率飙到92%。
- 本地商户联名卡:和网红烘焙店合作,住客凭房卡可兑换限定甜品
- 主题快闪房:邀请艺术家创作沉浸式客房,每季度更换主题
- 剧本杀夜宿套餐:包含角色服装、道具箱和酒店版定制剧本
传统 vs 创新活动效果对比
活动类型 | 平均参与率 | 二次消费占比 | 数据来源 |
单纯房价折扣 | 18% | 12% | STR Global 2023 |
场景化体验套餐 | 63% | 41% | 中国旅游研究院 |
二、数据挖宝:从入住记录里找金矿
杭州某商务酒店发现,35%的客人会额外购买洗衣服务。他们顺势推出“西装守护神”套餐:包含衣物护理、领带熨烫和裁缝改衣服务,价格比单买便宜30%,三个月内带动非房费收入增长27%。
三个容易被忽视的数据维度
- 客房mini吧消费高峰时段
- 宴会厅空置时段规律
- 会员卡激活后30天行为轨迹
三、反季营销:淡季做成限定爆款
长白山某滑雪酒店夏季推出“18℃避暑考古营”,带着客人在酒店后山“挖掘”定制冰酒瓶,搭配当地传说改编的探秘故事。原本每天空着80%的房间,七月反而需要提前两周预订。
创新方向 | 执行要点 | 效果案例 |
季节错位 | 挖掘地域特色冷知识 | 三亚酒店冬季冲浪教学 |
时段再造 | 开发非黄金时段价值 | 北京酒店工作日午间小憩卡 |
四、社交货币:让客人主动发朋友圈
成都某设计师酒店在大堂摆了台老式电话机,拨特定号码能听到城市故事录音。没想到成了小红书打卡热门,很多客人为了集齐所有故事反复入住。这种藏在细节里的惊喜,比直白的促销更有传播力。
最近还见过更绝的——有酒店把消防演习做成密室逃脱,安全知识培训硬是变成了收费项目。看着客人边玩边学紧急逃生,既合规又有话题性,这脑洞我服。
窗外的西湖泛着夕阳余晖,老张的电话又来了:“你上次说的那个盲盒入住方案,我们试了试...”电话那头传来他难得爽朗的笑声。隔壁桌的客人正好在扫码预约周末的酒店绘画沙龙,画笔与咖啡杯碰撞出清脆声响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