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唠嗑:KPL俱乐部到底是怎么建起来的?
凌晨两点半,电脑屏幕的光晃得眼睛发酸。突然想到前两天直播时,有粉丝问:"主播主播,QG怎么从网吧队变成六冠王的?"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,干脆趁着失眠,把我知道的KPL俱乐部发家史都捋一捋。
一、草台班子时期(2016-2017)
最早那批俱乐部,说难听点都是"野路子"。2016年KPL刚成立时,12家俱乐部里有8家是临时组队。记得AS仙阁的教练寒夜跟我说过:"当时训练基地就在上海闵行区两室一厅,五个队员挤上下铺,煮泡面都得轮流用锅。"
- eStar:T将军卖房筹的启动资金
- AG超玩会:老帅他们自掏腰包买设备
- XQ:广州富二代搞的"玩票"项目
最离谱的是赛制,第一赛季居然要俱乐部自己线下约战。有次QGhappy和WF约训练赛,结果两家基地相距30公里,队员们愣是背着键盘坐地铁去打比赛。
二、资本进场洗牌(2018-2019)
2018年天美搞联盟化,要求所有俱乐部必须:
注册资本 | ≥500万 |
固定主场 | 独立训练基地 |
青训体系 | 至少两支梯队 |
这下可要了亲命了!当时半数俱乐部达不到标准,我记得仙阁、sViper这些老牌队伍就是这时候凉凉的。但另边厢,传统体育资本开始疯狂入场:
- 英超狼队收购GT赛区名额
- 李宁收购Hero久竞
- 能兴集团(CBA广州队母公司)注资TTG
最戏剧性的是YTG,本来都要解散了,结果被快手收购前夜,队员们在KFC通宵改PPT。现在想想,那会儿真是每天都在见证历史。
三、现在建俱乐部要几步?
去年帮朋友咨询过联盟,现在想新建俱乐部得走这些流程:
1. 交钱(很多钱)
联盟席位费现在炒到9000万起,还不包括:
- 选手工资(顶级选手年薪百万级)
- 教练团队(分析师/心理师等)
- 主场运营(武汉eStar光场馆年租金就800万)
2. 搞定选手
现在早过了挖现成选手的年代,成熟俱乐部都玩养成系:
- 青训营(AG每年投300万)
- 选秀大会(参考2023年状元梓轩)
- 高校联赛(像WE.千世就是大学生选手)
3. 商业变现
别以为有金主爸爸就稳了,现在俱乐部都得自己造血:
赞助商 | 队服/设备/基地冠名 |
周边 | DYG去年卖盲盒赚了1200万 |
内容 | 狼队抖音年播放量破10亿 |
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个事,去年某新俱乐部老板(就不点名了)在饭局上吐槽:"早知道这么烧钱,还不如去搞房地产。"结果他助理小声接话:"您就是房地产破产才来搞电竞的啊..."
四、那些你不知道的潜规则
最后说点行业不能说的秘密:
- 选手转会其实像NBA,有"工资帽"限制
- 训练赛约战要交"茶水费"(别问,问就是行业惯例)
- 主场城市选择要看政府补贴政策
窗外天都快亮了,文档字数统计停在2876。突然发现咖啡早就喝完,算了算了,剩下的料下次直播再唠。反正记住啊,现在谁跟你说"组个战队追梦",记得先把这段话甩给他看——当然,要是家里有矿就当我没说...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