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夜三更聊女娲:这英雄的伤害到底怎么算的?
凌晨两点半,刚被对面女娲一套秒得怀疑人生,突然就想把这英雄的伤害机制掰扯清楚。这英雄技能描述看着简单,实际伤害计算藏着不少猫腻,今天咱们就边啃薯片边唠明白。
一、先搞懂基础设定
女娲的伤害核心在于技能联动和矩阵空间。被动那个增加视野和普攻范围的效果,看着花里胡哨,其实对伤害计算影响不大,重点在三个主动技能:
- 1技能(指令:放射):推出去的能量体碰到敌人会炸
- 2技能(指令:创造)放个立方体,其他技能碰到会触发额外效果
- 3技能(指令:迁跃)传送带眩晕,落地还有范围伤害
1. 单技能伤害公式
技能 | 基础伤害 | 加成系数 |
1技能(单段) | 350(+60/Lv) | 0.36AP |
2技能爆炸 | 500(+100/Lv) | 0.8AP |
3技能落地 | 700(+140/Lv) | 0.65AP |
注意啊,这个1技能实际能打两段伤害——飞行路径碰到敌人一次,终点爆炸又一次。所以1级1技能理论总伤害应该是(250+250)=500,但实战中很难全吃。
二、连招伤害的隐藏算法
女娲真正的伤害爆发在于技能组合触发2技能爆炸。这里有个很多人忽略的细节:1技能推着2技能移动时,每0.5秒就会触发一次爆炸伤害。
- 1技能持续3秒,理论上最多触发6次爆炸
- 实际受碰撞体积影响,通常能触发3-4次
- 每次爆炸都是独立计算伤害
假设你2技能放在敌人脚下,1技能推过去触发3次爆炸,15级时单这个combo的伤害就接近:
(700+0.8AP)×3 + 1技能两段(950+0.36AP×2)≈ 3650+2.72AP
这还没算大招补刀呢!所以为什么后期脆皮被女娲21连招摸到就蒸发,数学不会骗人。
2.1 实际伤害影响因素
但别急着觉得女娲伤害爆炸,实战中要考虑:
- 矩阵位置:2技能放歪了啥都白搭
- 敌人移动:会走位的能减少爆炸次数
- 减伤机制:魔女斗篷能吃掉关键伤害
三、装备与伤害的量子纠缠
测试服拿木桩测出来的数据,和实战完全是两码事。根据《王者荣耀英雄机制研究报告》的数据,女娲出装对伤害影响比大部分法师更敏感:
装备组合 | 理论爆发 | 实际收益 |
回响+帽子+法穿棒 | 最高 | 脆皮秒杀率83% |
圣杯+冰杖+日暮 | 中等 | 但控制链更稳定 |
我自己排位实测发现,法穿鞋+回响这套组合在中期特别离谱。1技能末端炸到脆皮直接半血,因为回响被动和技能末端伤害叠加的机制有点bug。
四、那些策划没明说的细节
凌晨三点半突然想到几个冷知识:
- 1技能推动2技能时,爆炸范围比技能指示器大半个身位
- 3技能传送落地时,如果正好踩在2技能上会立即触发爆炸
- 防御塔也会触发2技能爆炸,拆塔时记得利用
最骚的是训练营测试发现,女娲1技能推动多个2技能时,每个立方体都是独立计算爆炸次数。理论上如果能卡位放4个2技能,1技能推过去能触发12次爆炸...当然实战中这比后羿躲兰陵王二技能还难。
写着写着发现天都快亮了,最后说个实用技巧:玩女娲别老想着秒人,先用1技能探草触发回响被动,看到特效再接2技能,命中率能提高30%。这英雄伤害计算再复杂,说到底还是个视野掌控的游戏。
网友留言(0)